一、标准化定义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已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国务院机枸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将标准作为国家基础性制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标准的实施: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国家鼓励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企业应当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
三、标准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
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四、标准的法律责任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其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五、金融标准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四届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上指出,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保障。
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金融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普惠金融发展;
2、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3、有助于金融业创新发展;
4、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5、有助于金融业监管实践。